矿产勘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勘单位改革没有到位,勘查开发一体化进程缓慢,勘查市场主体没有完全形成。矿业权市场建设还不完善,矿产勘查开发中的重要经济关系尚未理顺,矿业权管理与地勘队伍改革发展联系不够。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脱节,未能充分调动地勘单位的找矿积极性。
2、受商业性矿产勘查体制转型难度较大的影响,当前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需求旺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勘查登记、矿业权交易活跃与资源增储缓慢并存,在旺盛的需求条件下,却没有出现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的繁荣景象。市场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形成背离和反差,反映出矿产勘查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或规范的问题。
3、东部深部煤炭资源勘查面临着很多地质问题:第一,用什么技术手段来快速查明巨厚新生界覆盖区下煤炭资源分布与赋存状态;第二,煤层埋深大,存在着地应力大、温度高、瓦斯高、构造复杂等特殊地质条件。
4、工程间距的问题 工程间距是指相邻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实际距离。
5、当前,我国矿产勘查开发事业形势大好,也存在严重隐忧。据2007年11月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的《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业体制建设研究报告》称,矿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矿业市场主体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2)统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要素市场尚未形成。
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矿产勘查市场上一个重要的要素市场——勘查资本市场的缺位也是当前勘查市场不发育的重要表现。云南省地勘局组建的产权多元的矿产勘查公司准备上市,但经过多年运作始终未果,原因就在于矿产勘查风险大,矿业权评估和勘查投入资本化难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在政策制度层面存在诸多障碍,所以很难筹集资金。
首先,它阻碍了多渠道社会资金向商业性地质勘查的投入,影响了国内商业性勘查的正常发展。甘肃白银公司反映:其三大矿山有两个已进入中后期,急需后备资源接续,但是很难选出比较理想的工作靶区,其看中的都被地勘单位登记占有了。其次,这种“占地盘”对地勘单位自身也没有多大积极意义。
本文就当前商业性地质工作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受商业性矿产勘查体制转型难度较大的影响,当前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需求旺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勘查登记、矿业权交易活跃与资源增储缓慢并存,在旺盛的需求条件下,却没有出现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的繁荣景象。市场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形成背离和反差,反映出矿产勘查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或规范的问题。
矿产、矿业经济、我国矿产资源
但是,一些非金属矿产分布不平衡,特别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探明储量尚不能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资源的需求。(四)水气矿产资源 中国已查明天然地下水资源8700亿立方米/年,可采资源量2900亿立方米/年,地下微咸水天然资源约为200亿立方米/年。
这种分离是通过设置探矿权和采矿权实现的。但矿产资源所有者从探矿权和采矿权那里获得的不是资源所有权的补偿,这一点与土地使用费根本不同。因为受让主体获得探矿权和采矿权之后,在开发出售矿产品时,还要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而正是这个资源补偿费体现了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钨、锡、钼、锑、汞等矿是我国传统出口的优势矿产,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贵金属矿产中,金银矿探明储量较多,资源远景较大,铂族矿产十分短缺。稀有、稀土和分散金属品种很多,以稀土金属资源最为丰富,居世界首位。金属矿产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
如何加强矿产资源保护,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以较低的经济投入、资源和环境代价来满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持续、稳定的资源供应保障,并促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矿产资源的永续利用,应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新课题。
矿产品对外贸易
1、中国加入WTO后,在全球非金属矿产资源配置和共享中的作用日趋明显。中国发展有优势的非金属矿产品出口,外资到中国参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中国在世界各地参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逐年递增进口短缺的矿种。总之,中国非金属矿行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不断扩大国际合作已呈明显趋势。
2、年9月,委内瑞拉加入“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与现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出口原油、石油化工产品、铝锭、钢材、铁矿砂、金属制品等,进口机电设备、化工和五金矿产、汽车配件、建筑材料及农产品。
3、我国矿产品贸易保持活跃,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全国商品贸易的发展;煤进口持续增长;石油、铁铁矿石等大宗矿产进口保持增长,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
4、我国矿产品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额增长超过四成,初级产品进口大幅上升;煤进口步伐进一步加快;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铁矿石进口量12年来首降。(1)矿产品贸易额快速增长 我国矿产品贸易快速增长,矿产品贸易总额为71294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全国商品进口总额同比增长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