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展趋势与保护区划
开采煤层厚度大,多8~12m,煤层产状平缓,采出后,顶板煤层失去支撑,形成破碎冒落、弯曲下沉,随着采空面积的逐渐扩大,在地面出现缓慢、连续的盆状塌陷坑,严重破坏了地质地貌景观,对农田、村庄等破坏严重,给矿山建设和矿区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也为矿山带来深重经济负担。
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中的“三区”规划(三区包括重点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管理约束力、相关制度完善程度、采矿权人及受影响对象的环保意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投入力度及治理技术、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政府和人民在保护环境与发展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区规划应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一致,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保护区可分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和鼓励开采区3类:限制开采区:指国家和省限制开采总量、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分布区,地质灾害易发区以及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地区。
深部开采断裂滞后突水机理及数值仿真技术内容简介
《深部开采断裂滞后突水机理及数值仿真技术》以开滦矿业集团范各庄煤矿深部开采的实际场景为研究背景,着重探讨了在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F0断层的水文地质特性。该研究深入分析了煤层底板岩石的渗透性变化,揭示了其与应力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矿井突水发生后的灾后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突水水源的快速判别技术、突水水量的估算方法、高精度定位钻孔实施技术、突水通道注浆封堵技术等。 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 传统的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充分重视了水的灾害性一面,而忽略了水的资源性一面。
保定地区现代地质调查工作简史
1、在调查保定民用水井的基础上,于裕华中路总督署西侧,设计了保定市第一眼深水井,采用机械凿井技术,1947 年成井,向市民提供生活用水 ( 使用至 1985 年报废) 。
2、李捷(1894~1977)是最早到保定地区进行地质调查的中国学者,1919年4月他由蔚县至涞源、阜平、曲阳、唐县、完县、满城等地,调查了当时已知的各种矿产,历时2月余在《地质汇报》第4号上发表了《直隶易唐蔚等县地质矿产》[4]。 8)王烈(1887~1957)于1920年以前,具体年代不详。
3、同处吉林省延边地区的第六地质调查所和第六探矿工程大队,是1979年专业化体改中第一批组建的两支专业队伍,80年代初这两支队伍开始逐步走上市场。
4、随着气候的进一步干燥、炎热,高山雪线逐渐上升到今天的5000m高度,雪线以上仅发育规模甚小的现代冰川。
政府的矿业政策
1、自治州、自治县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统一规划,对可以由本地区开发的矿产资源,优先合理开发利用。第九条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当符合规定的资质条件,依法申请登记,经批准取得矿业权。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依法缴纳矿业权使用费、资源税、资源补偿费。
2、据乌干达能源与矿产发展部地质调查和矿山局数据,到2006年底,试开采许可证数量已从230个上升到265个;截止2012年3月底,乌干达政府一共批准了约1200个矿业许可证,其中大多数为排他性的探矿许可证;其中有效的矿权数为600个,有541个许可证到期,到期的矿权自动从系统中删除而变为空白区。
3、尽管政府宋代对矿冶业的管理可以不能称之为完美,在辽宁工业大学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际执行上,比宋代以前的其他朝代都要细致。在矿地的开采阶段,除了部分矿由购买者独立开采提炼外,其余的官矿和重要的私人购买地均在宋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之下。
4、由于加拿大拥有矿业国际金融中心、完善的矿业交易市场、强大的矿业队伍和出口驱动型的矿业,加拿大政府另一项重要的矿业政策就是建立立足北美面向全球的矿业开发和矿产品供应政策。 加拿大政府矿产和金属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从1996年开始实施。该政策认识到矿产开发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能全部被当代人消耗掉。
5、矿山采矿政策有:矿山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矿长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矿山企业职工必须遵守有关矿山安全的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矿山企业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生产安全的合法权益,组织职工对矿山安全工作进行监督。
6、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建立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采矿权人应当向采矿许可证的颁发机关一次性或分期缴纳矿山环境保证金。未缴纳矿山环境保证金的矿山企业或者个体的采矿申请,不予采矿登记,不颁发采矿许可证。
地球物理探测方法
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与探测垃圾填埋场所使用的方法基本相同,有直流电阻率法(DC)和甚低频电磁法(VLF-EM),瞬变电磁法(TEM),激发极化法(IP)。探地雷达(GPR),浅层地震反射,井中CT(跨孔电阻率成像法)等方法的应用也逐渐增加。
地球物理勘探是物探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重力勘探、磁力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等方法。 重力勘探:通过测量地表的重力加速度,研究地壳内部密度的差异,从而寻找矿产资源和地质构造特征。 磁力勘探:利用地球磁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的磁性矿物和地质构造。这种方法对于寻找铁矿、磁铁矿等磁性矿物尤其有效。
过去常用的地球物理探矿方法有磁法、电法、重力法、放射性测量法和地震法等。近年来,在所采用的方法中,特别重视了探测深度大的各种物探方法,其中包括航空物探、地面物探和井中物探三大类。
FO方法相比其他地球物理勘探单位,具有很多优势。首先,该方法不需要钻孔、不破坏地面,可以做非侵入式的探测工作;其次,FO方法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信息(如地下水中水分的含量、岩石中的孔隙结构等);最后,FO方法比较快速、准确,可以便捷地进行实时监测。
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与新方法如下。航空磁测技术:应用在中高山区位置的航磁测量系统种类繁多,比如安装测量系统,主要通过HC-2000K氦光泵磁力仪、DS-II型收录系统、BG0型大量程无线电测高仪以及GG24双星座定位仪和AADCII型软补偿仪等设备,实现航空磁测。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即用物理的原理研究地质构造和解决找矿勘探中问题的方法。
参加中俄哈蒙四国大阿尔泰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告
1、年9月12日~22日,国家305项目办公室组织的中国地学领域研究新疆及“大阿尔泰地区”的地质矿产的专家赴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乌斯季市,参加由哈中俄蒙四国共同召开的“大阿尔泰成矿省”国际学术讨论会。
2、如举行了由四国参加的四次国际研讨会,有关各方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界人士多角度探讨四国合作的问题,达成了越来越多的共识,推动了区域经贸合作,形成了中俄哈蒙边境地区政府间的合作机制。 2000 年以来,为了加强国际合作,“四国六方” 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讨论会。
3、一是加强政府间对话,利用已成立的中俄哈蒙区域合作国际协调委员会,定期召开阿尔泰区域科技合作发展国际研讨会,沟通情况,增强互信,为促进双方经贸合作创造友好氛围。二是加强与周边国家矿业部门的联系,推进矿业领域交流与合作。